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新高考改革助推教育升级(上篇)(2)

时间:2015-11-24 15:31 点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另外,社会对培养多样化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另外,社会对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的单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选拔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自主选择能力不强、独立思考与分析较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高、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新一轮改革要求考试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一,优化学生的"知识地图"和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眼界和视野,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彻底改变"高分低能"的窘况,让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其二,根据学生发展现状和把握未来时代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强自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其三,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积极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命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确保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尊重学生个性,促进主动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合格人才,而不是获得考试分数。"冷冰冰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活生生的学生","唯分数论"违背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危害巨大,是高校招生诸多问题的根源。[1]新一轮改革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为学生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有利于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地发展。其一,突出学生自主性。学校要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激发学生自身潜能,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其二,扩大学生选择性,进一步落实让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的权利,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其三,注重学生成长性。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科学组织教学,合理编班,把分层教学、学分制、导师制等落到实处,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
  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带动课程体系优化
  "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倾向,多年来一直影响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改革始终没有脱离考试的窠臼。此外,经过十余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增量发展迅速,通过"大水漫灌"覆盖所有学生,课程辅导材料更是"洪水滥灌",学生学习负担不断加重。然而,课程育人标准不清,内容针对性不强,长期的文理分科制度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懂文不懂理、懂理不懂文"现象普遍存在,综合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面前步履维艰。"教什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优化课程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仍面临许多操作性难题。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全面考核、文理不分科的思路,在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实现全面发展。此外,还提出高考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对基础性、综合性知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积极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些改革思路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知识和课程内容本身的限制,引导课程改革向完善课程标准、优化存量结构、深化课程内容转变,采用"小水滴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针对性课程。
  (一)更新育人观念,完善课程标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